烈士纪念日丨她,为烈士寻找家

  新华社杭州9月30日电(记者林光耀)7年,4万余条烈士信息。孙嘉怿和她的团队成员辗转多个国家和国内25个省份,用脚步丈量山河大地,用心为那些为国捐躯的烈士寻找家的方向。

  这段时间,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孙嘉怿十分忙碌。摸排睢杞战役烈士陵园安葬的浙江籍烈士名单、去河北帮助参加援老抗美作战的病故军人遗骨回家、受哈密烈士陵园委托为烈士修复烈士证等相关证件……她的日程上排满了志愿活动。

  “忙习惯了。”孙嘉怿笑笑,这样的状态她已经持续了好几年。

  2024年7月,孙嘉怿(右二)陪同湖北籍红军烈士黄明文的亲属到四川省通江县祭扫。新华社发

  衣着简朴,扎着干净利落的马尾辫,常年踩着一双运动鞋,这是“85后”孙嘉怿的着装“标配”。

  2006年的一次关爱老兵志愿服务活动上,老兵们布满老茧的嶙峋双手令她深受触动,也在她心里埋下了公益的种子。2008年起,她主动结对老兵,并时常前往探望,也是在老兵们的描述中,她对于烈士有了更深刻的理解。

  2012年,她为自己和新婚丈夫安排了一趟与众不同的蜜月旅行——云南边境线烈士陵园之旅。

  “当我们第一次在边境线上的烈士陵园里看到漫山遍野的墓碑的时候,受到了巨大的震撼。”孙嘉怿回忆:“那么多年轻人战死沙场,他们是谁的丈夫、谁的儿子?他们的亲人知不知道他们安葬在这里?我在想,我们能做些什么样的事情帮到他们?”

  有了目标,孙嘉怿慢慢组建起一个以为烈士寻亲为目的的小团队。起初,这个团队只有几个人。2017年,孙嘉怿在微博上创建了“我为烈士来寻亲”话题,正式发起“我为烈士来寻亲”公益项目。

  2024年5月,孙嘉怿(左)在北京看望志愿军老兵,了解志愿军当年在朝鲜的安葬情况。新华社发

  2017年,一位叫黄军平的烈士后人,从朝鲜的烈士陵园拍回了一批抗美援朝烈士名单,发给了孙嘉怿。

  由于资料较多,她在互联网上发帖,招募了20余位志愿者,录入、比对烈士信息,并在那年清明节前将第一批整理好的1000多个名字发了出去。

  很快就有烈士的家属找到孙嘉怿,中国人民志愿军郭占鳌烈士的孙子郭军就是其中的一位。第二年,孙嘉怿陪着郭军去朝鲜祭拜,令她印象深刻的是,郭军70多岁的父亲虽年事已高,未亲自前往,但给郭占鳌烈士写了长长的家书,细细叙述六七十年来家中的大事小情,信纸把墓地围了满满一圈。

  “那一次同行的还有白发苍苍的陈传文爷爷,他拄着拐杖,在朝鲜的好几个烈士陵园里面都没有找到他父亲的名字,急得拿拐杖直敲地面:‘老爸你到底在哪里?我跟你的儿媳妇来看你了,我们在哪儿能找到你?’”孙嘉怿记得,当时在场的所有人都流下了泪水。

  2024年4月,孙嘉怿在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大榭革命烈士陵园为烈士墓碑描红。新华社发

  志愿工作占据了孙嘉怿的大量休息时间,疲惫是常态。“但是每次有烈士家属求助的时候,我都有一股使命感油然而生,觉得这个事情必须要做下去。”孙嘉怿说,是她选择了公益事业,更是公益事业选择了她。

  7年间,她的团队不断壮大,从最早的几个人,发展到现在超过400名志愿者,参与者更是众多。

  2000多个日夜不懈的努力,孙嘉怿和她的团队已成功帮助1500多位烈士找到了失散多年的亲人,不仅让烈士的英魂得以慰藉,更以自己的实际行动,展现了当代青年对先烈深沉的敬意与社会责任的担当。

  不懈努力下,陈传文的寻亲故事,也在之后的日子里收获了进展。2020年,他的父亲陈士成的名字在朝鲜另一处烈士陵园内被找到。而就在2024年8月,通过团队的努力和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的四级联动,陈士成烈士终于“归队”,名字被镌刻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的英名墙上。

  2023年7月,孙嘉怿带女儿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祭扫家乡英烈。新华社发

  “去过那么多地方的烈士陵园,有些陵园的看门大爷都认得我了,以为我是哪个烈士的后人。我说我不是,我只是觉得他们应该被找到,应该被祭奠,更应该被记住。”孙嘉怿说。

  “每一位烈士的故事都很打动人,希望更多年轻人能够认识他们、了解他们、走近他们,帮助这些英雄。”又一个烈士纪念日到来之际,孙嘉怿和团队成员一起,坚定信念,在为烈士寻亲的道路上,继续向前。

免责声明:本文章由会员“极目新闻”发布如果文章侵权,请联系我们处理,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