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弟兵看《志愿军2》上演跨时空回答 铁原精神永存
9月27日,《志愿军:存亡之战》在北京首映,导演陈凯歌携主创团队与主演朱一龙、辛柏青、张子枫、朱亚文等亮相,分享了影片背后的创作感悟与故事。该电影作为国庆档作品,计划于9月30日在全国上映。
《志愿军》系列电影旨在通过宏大的视角展现抗美援朝的历史,颂扬感人至深的英雄事迹。不同于系列首部《雄兵出击》探讨的战争缘由,续集《存亡之战》聚焦于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中的铁原阻击战,描绘了志愿军在装备劣势下,凭借顽强意志与敌人展开激烈对抗的壮烈场面。
在首映礼上,陈凯歌透露影片采用“文戏武拍,武戏爆拍”的手法,强调动作、节奏与情感的高度融合,特别是铁原之战的拍摄耗时三个月,极具挑战。他提到,整个三部曲共拍摄了一万两千多个镜头,远超一般动作片的规模,这背后是对每个细节的精心打磨与团队不懈的努力。
总制片人陈红对团队的专业与敬业表达了自豪,同时也提到了拍摄期间的安全挑战,尤其是在恶劣天气条件下的户外拍摄,团队展现了极高的职业素养。她还介绍了选角过程,强调每位出现在镜头前的演员都需符合志愿军的形象,整个选角严谨且耗时。
主演朱一龙分享了首次参与大规模战争片拍摄的感受,描述了现场震撼的人数规模以及为了追求真实效果,演员们反复排练,克服种种不可控因素的过程。张子枫则讲解了电影中绒花的象征意义,作为兄妹情感的纽带,传递出战争中的温情与希望。
此外,辛柏青、陈飞宇和张宥浩等演员也分别讲述了各自角色的特点与拍摄经历,揭示了影片通过不同人物视角展现战争的残酷与人性光辉。编剧张珂揭秘角色命名的巧思,表示“赵钱孙李”等角色名象征着代表广大普通中国人的“百家姓”。
影片《志愿军:存亡之战》不仅是一部战争巨制,更是对历史的深刻致敬与英雄精神的传承。
免责声明:本文章由会员“极目新闻”发布如果文章侵权,请联系我们处理,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